EN

展望:石头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多变性

乔纳森-古德曼(Jonathan Goodman)


展望,天才学生,雕塑实践者,毕业于著名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他曾在中央学院任教,目前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可以说,他现在正值巅峰时期。他早期创作的作品倾向于以社会和政治的方式使用人物形象。有一件名为《中山装躯壳》的雕塑作品,四条腿在窗台上跋涉--窗台和人物都是不显眼的灰色--也许这种颜色是对中国共产主义的物质限制的一种主题解读。其他早期作品还包括文人石的不锈钢拓本--石头来源广泛,包括河床或山脉。

中-8.jpg
《中山装躯壳》在废墟中展示,1994,北京王府井

这些石头以前因其形态和格调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展望更新了这一概念,他用不锈钢拓制了这些石头;这些作品多用于室外,作为建筑物的点缀。该作品是对具有强烈古典意味的艺术流派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当代修订。

展望对石头的痴迷贯穿了他的艺术生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逐渐变得具有实验性,石头的大小、石头的种类以及石头作为艺术背后的概念都会有所变化。对于像石头这样致密而真实的材料,要想在概念上进行投入并不那么容易。石头只是一种材料;它抵抗任何不寻常的概念偏见,因为就其本身而言,石头首先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具有生命力的,而根本不是作为一种理念的载体。 将仅仅由矿物质和硬化泥土组成的石头转变为观念的说明工具,这需要有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包括抽象概念,如延长时间、对自然的象征性描绘,或将石头用作人造文化形式(如雕塑)的材料。

通常情况下,在展望的作品中,石头作为思想的载体,在社会甚至政治背景方面的偏向,使得石头的物质存在变得突出。因为它与大自然的巨大环境(甚至包括太空中的陨石)的联系,石头变得大于人类文化活动所单独决定的东西。由于时代的变迁,中国寺庙小径上的石雕以及寺庙内的立体作品大多已不复存在,成为自然、人为破坏或盗窃的牺牲品。但展望对石材的使用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性和空灵性,与数百年前的宗教作品一脉相承。

因此,将展望的艺术视为内化了古典先例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新的理念,将石头作为一种有用的艺术材料置于现代语境之中,是很有意义的。因此,与时间一样古老的石头成为历史文化的开端与后来更注重理念的后现代生活文化之间的桥梁。有趣的是,中国的古典主义立场影响深远;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优秀作品--徐冰、蔡国强和胡晓媛的艺术作品--都暗含着数百年后在当代文化中使用的古代艺术实践,即新旧结合。

这种混合物不仅能将因时间距离而难以紧密结合的想法结合在一起,而且作为一种物质,石头还能跨越新旧两个时代。有趣的是,比古代历史更久远的石头成为了新作品的平台或组成部分。展望已经掌握了一种策略,将原始材料重新整合到一个以当代的方式被使用的世界中,点亮了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抽象概念。

01 重描红色的砖缝.jpg
《'94清洗废墟计划》,1994,展望在清洗一根有红色砖缝的柱子,再用红色重勾一遍砖缝

笔者在1994 年第一次见到展望时,他正在进行一项不同寻常但又很有意义的项目:《清洗废墟》。艺术家亲自翻修并清理了一栋即将被拆除的民国时期的房子。那是北京发生惊人变化的年代。街道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一件雕塑作品,或是对全市建筑废墟的仔细清理,又将如何反映城市景观的巨大变化呢?这种不知疲倦却又难以定义的努力是对一夜之间改变了城市面貌的不断的建筑变化的批判性评论。《清洗废墟》是一项荒诞而无用的努力,它的美学力量来自于一种以表演形式呈现给公众的理念--这与对材料的强调大相径庭。展望的概念--用建筑材料来展示不断变化的城市景观的脆弱性--并不强调石头作为建筑的物质,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忧郁思想的证据:城市生活不断的、永久的物质变化。

P10-2 Artificial Rock No .175#,2016.JPG
《假山石175#》,2016,不锈钢,252×160×97cm,呈现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北京大学亚瑟-M-赛克勒艺术与考古博物馆(Arthur M. Sackler Museum of Art and Archeology)门外的小广场上摆放着 假山石175 号(2016),这是公共雕塑的一个杰出范例。这里有两件比真人还大的雕塑,一件是这里原有的文人石,另一件是展望的作品。这两件作品在形式上非常接近形成一种对话关系,足以引起人们对复制品的兴趣,因此,复制品变得和它模仿的原作一样重要。它们的相似性巧妙地提出了真实与复制、历史决定的版本与接近真实但又保持自身真实的版本等问题,同时确立了真实与非真实的关系。您可以在展望的这件作品中看到这一点,该作品展示了一块真正的岩石和一块假山石。右边的假山石是左边天然石头的人造(不锈钢)复制品。这块不锈钢石头是通过人工拓制而成的,然后经过抛光后成为一块 "真正的 "石头,其大小、形状和细节都与真正的石头相同。

微信图片_20240116101347.jpg
《133#真石与假山石》,2007,天然石,不锈钢,184×180×140 cm×2

中国的环境也与美国截然不同,美国将复制视为一种工业、商业过程,而不是试图以当代的形式再现许多年前的精致物品。展望的天赋在于将他的作品视为对过去的改造,而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模仿。因此,这两个对象都保持了一种现实主义,使原作和复制品都具有生命力。

P11-2 Open, 2012.jpg
《打开》,2012,不锈钢,500 × 250 × 160 cm,呈现于平遥

《打开》(2012)这件作品打开了不锈钢假山石的外在光彩,暴露出内在的粗糙,使作品变得复杂。它错综复杂而又神秘莫测,同时也是坚韧的自然与现代主义抽象的融合。

6 ZHAN230002_001.2.jpg
《对阵:粒子2#》,2022,不锈钢,80 × 51 × 42 cm

《粒子2#》 (2022)由不锈钢制成,是一件小型桌面雕塑,大致由两半组成,由碎片堆砌而成,大部分看起来像石头。它们的外部纹理各不相同,看起来就像通过边缘相互连接在一起。虽然作品给人一种巨大的感觉,但实际上却非常小,但这些边缘鲜明的单个元素,或多或少本身就是一件雕塑作品,彰显了展望既大又小的非凡能力。作品的复杂性体现了现代和当代雕塑与生俱来的能力,即使部件简单,也能创造出复杂的形状。与此同时,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保持着极简主义的简洁,引导我们看到一组组形状,这些造型显示出对形式和质感的刻意限制--尽管构成《粒子2号》的元素的轮廓极其简单。因此,展望用非常有限的手段创作出了非常现代的雕塑作品。正如他经常做的那样,材料被用来强调抽象,但材料本身也成为一个主题。

P14 Urban Landscape New Beijing, 2008.JPG
《都市山水——新北京》,2008,不锈钢餐具,呈现于中国美术馆

在名为 《都市山水-看新北京》(2008)的室内不锈钢餐具装置中,一排又一排的平底锅围绕着一个椭圆形空间的外围,四根柱子高耸入云。在堆叠的器皿外围内侧,摆放着不锈钢平底锅、勺子、盘子和其他各种不锈钢厨具。不锈钢材料可以反射周围的环境,在灯光下内部与周围形成鲜明对比。看似全副武装的卫兵看守着这个装置,其效果既不朽又完全是物质的。即使是今天的中国人也不会对这一装置感到惊讶,因为其史诗般的尺寸创造了一个比生活更广阔的世界,尽管其材料--烹饪锅--是如此实用,以至于作为艺术的组成部分毫无意义。

微信图片_20240116101331.jpg
《都市山水——新北京》(局部),2008

对于那些借鉴了过去的宏伟风格但却使用廉价材料的新艺术,我们能说些什么呢?装置艺术的物质主义令人不安,尤其是来自如此具有历史悠久的世界文化,如中国的展望用石头来平衡中国器皿的廉价,在刚刚提到的大型作品中,他放弃了石头而使用了更多的商业物品。因此,我们既看到了历史及其尊严,也看到了当代生活中迅捷而廉价的文化。

我们必须记住,石头在艺术中可能只是一种材料,没有思想意义或象征寓意。但是,如果石头确实具有某种深奥的意义,那么其寓意就会比与之相关的石头更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刚才描述的大型装置完全是一座空洞的纪念碑--仅从尺寸上看,它似乎很有意义,但实际上却缺乏概念。它只是无产阶级物品的集合,其商业价值和制造工艺都是如此之低,以至于破坏而非推进了作品的形式结构。然而,这是一个民粹主义的时代,材料的廉价,以及作品背后的概念智慧,都被接受而非回避。

13 ZHAN230023_001.jpg
《对阵:万象涂》,2022,纸本水墨,34×34cm

同时,展望还是一位极具天赋的绘图师。在《对阵:万象涂》(2022 )这幅纸上水墨作品中,艺术家展望创作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背景为裸露的线性白色,基于预先设定的法则,即笔触或 "清晰的笔触 "不得重叠。无论是作为抽象画,还是作为一组似乎因贴近自然而相互关联的图像,其结果都令人印象深刻。这幅作品保持了抒情风格,而抒情正是中国古典想象中的核心。事实上,应该说展望在努力将古典冲动转化为当代公众更容易接受的意象。旧事物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新精神,但在展望的作品中,抒情性的观点已真正转化为当下的诗歌,正朝着商业化和通俗易懂的方向发展。

另一幅画的标题与第一幅画相同,也采用了类似的裸露的线性白色系统(清晰笔触),同样极具吸引力。白色线条以小群的形式组合在一起,连接成抽象的群组,也可能是具象的群组--动物的形态就在其中。这幅画也有一种低调的抒情性,其中的暗示起着重要作用,既鼓励想象,也鼓励凝视。

3 ZHAN_Ink Group 2_001.3.jpg
《对阵:万象涂》,2022,纸本水墨,单件尺寸:50×50cm,组合尺寸可变

最后一幅画也是在纸上绘制的水墨画,和其他作品一样,是在 2022 年完成的。这幅作品没有黑底。取而代之的是,构图看起来像一个室内空间,充满了排列精美的建筑形式。这些形状本身是抽象的,但却暗示着建筑元素的构件。这三幅画显示了展望的多才多艺。显然,这位艺术家精通各种风格,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绘图师。

P12 Beyond Twelve Nautical Miles—Floating Rock Drifts on the Open Sea,2000.jpg
《跨越12海里——公海浮石漂流》,2000,不锈钢,180×90×160cm,山东胶南市灵山岛12海里外

展望的最佳作品之一是他最简单的作品:《跨越十二海里—公海浮石漂流》(2000 )。该作品由不锈钢制成的巨石大小和形状的石头漂流在大海上。在照片中,我们看到作品直接漂浮在水面上,周围是一片宁静的水域。地平线穿过画面的中心;雕塑上的小磕碰带来了复杂的三维表面的感觉,而不是单纯的 而不是完美光滑的外表。这件作品的外观既形而上又略带幽默,但也许 "孤独是我们每个人的共性 "这一理念可以作为作品的寓意。人们并不认为展望的作品具有象征意义,也不认为他是一个道德化的艺术家,但他的一些作品却具有道德的分量--即艺术总是可以超越其形式,成为一种社会意义的展示。这不同于对政治的过分强调。展望很可能并非有意为之,但我们不难将这种想法与形体本身的暗示联系起来。

由于投身雕塑事业变幻莫测,展望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他从未离开过中国,并一直致力于将中国古典艺术史与当代艺术的观念成功地结合在一起。结合开启了一个更大的关注点--即像中国这样伟大的古典文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找到进入当下的窗口,在当下,民粹主义在技术的帮助下已经占据了生活的主导地位。

因此,目前的情况只会给那些想要保留中国历史的人带来一堵石墙。记忆属于电脑,而不属于那些希望通过学习来了解过去的人。但可悲的是,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历史意识正在被娱乐所取代,这种文化转变似乎正在毁灭记忆本身。这必须被看作是一种损失,而展望正努力挽回和保护这种损失。

与当下许多实力雄厚的艺术家一样,展望用思想来构架和阐明作品,以进行形而上学的探索。但艺术并不是用文字来公开定义其信仰,而是间接地表达。图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但如果不能积极使用语言来扩展图像的意义,这些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取而代之的是作品视觉价值的隐喻趣味。在展望的手中,这种价值变成了概念性的和形而上的,就像通过使用石头这种最简单的材料所显示的那样。艺术家努力背后的讽刺是,他的作品通常以理念为导向,而石头则是尽可能的真实和现实。

石头作为一种材料,在其深邃沉思的默剧中,与古老的效果完美结合,往往成为这些效果的材料。展望正在寻求一种准确的描述,即使不是永久的答案,对于文化的连续性、个人的孤独感以及物质现代化造成的破环。时间无法挽救损害;事实上,时间的流逝加剧了困难。但是,石头是经久不衰的,作为一种通向远在可辨认的过去之前的存在的方式它创造了自己的价值。因此,艺术家通过使用一种最古老的材料,建立了一种历史的连续性。

从长远来看,展望的重要性在于他能在多大程度上将已经发生的事情转化为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我认为,他正在连接遥远的时间两端,而通常情况下,这些时间两端是无法通过技术进行联系的。但如果技术完全不进入画面呢?这在艺术家的作品中经常发生。相反,材料是用来模仿过去的,从物理和哲学的角度来看,都是可以接受的。无论如何,材料的想象价值才是最重要的。通过继续探索对石头作为主要雕塑材料的沉思鉴赏,展望带来了对旧事物的新鉴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 "创新"。在展望的作品中,创新恰好是由敏锐的智慧和对石头的理解所驱动的,石头本身既是一种材料,也是一种概念关注的载体。



Jonathan Goodman

乔纳森-古德曼是诗人和艺术评论家。他曾为《美国艺术》、《雕塑》和《亚太艺术》等刊物撰写有关艺术世界的文章。在纽约普拉特学院教授艺术评论。



原文于2024年1月4日发表于西班牙双语杂志Fronterad
https://www.fronterad.com/zhan-wang-the-rocks-versatility-in-chinese-contemporary-art/




没有了 返回列表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