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物质幻想:观念派艺术家展望和他的漂流

布立塔•埃里克森

画面1:神秘起源的岩石坠向地球。二十世纪末,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岩石来探索生命的起源,地球与火星的关系,恐龙灾难性的灭绝等问题。更加神秘的人造岩石从地球被抛向太空,把人类存在的迹象携至宇宙最摇远的角落。这些源于地球的岩石以不锈钢为材料,其形状恰似百万年前坠落的陨星:遗落在地球上的东西,最终再以另外一种方式返回太空。

画面2:一块巨大的不锈钢砾石在海洋上漂荡、颠簸着,它高度反光的表面默默地注视着季节变迁,日落日升,蔚蓝的海空无穷无尽。没有固定的航线,来去无踪无迹。或许鱼儿觉得它很奇怪,鲸鱼会扑腾着游过它的身躯,监视卫星会记录下它的存在。它消极无为,却自由自在,带着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以上两个画面都是观念派雕塑家展望的构想。第二个已经变成现实,第一个则面临着将物体放回太空所需的巨大耗费等实际困难。第一块不锈钢陨石已经雕成,是仿照1976年坠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块陨石¬制作而成,它重达1.7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陨石。展望先做出了一件复制品, 然后把不锈钢片裹到它的表面,又复制了这块铁质陨石。尽管艺术家已经安置了第二块石头——他本来打算为“新补天计划”再复制一块的——但北京天文馆的主人 仍未消除对展望的怀疑,因为他们担心展望是为了另一个博物馆的需要而复制。

“新补天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了诸多困难,从个人的闲言碎语到政府规定以及经济情况都对探索太空的计划产生了制约。然而,这项计划的主旨却正是摆脱人世的一切束绊,对人类在无边无际的时空中的位置进行一番思索。展望的计划将两个极端糅合在一起:他在每日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抗争,思考着人类的存在这个伟大和永恒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对俗世的关注始终围绕着北京城,一个他从小居住的城市。当他阐述某些重要观点时,则会从一个广泛的角度来看待它们,从而使中国当代艺术走出殖民主义后在西方人眼中的一贯模式。

展望在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工作不久,就投入到雕塑以及装置和表演艺术中。后者的工作使他的作品逐渐摆脱了中国二十世纪雕塑传统观念的束缚。早在一个世纪以前,一些学生从巴黎或欧洲其他艺术中心学习现实主义雕塑归来时,就把雕塑是一种艺术品的观念引进国门。在此之前,某些权威人土把雕塑视为一种手工品,因为它需要体力劳动。自中世纪社会现实主义取代学术现实主义后,这种观念便一直统治着艺术教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展望等一批反传统的艺术家引进了自由的创作观念,使雕塑从墨守成规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1997年,展望组织了一个“新艺术速成车间”,讽刺地批判了中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参加者按照要求,从西方著名雕塑或中国艺术院校教课所用的雕塑中选出一具作为模型,然后把黏土敷到它的表面,创造出一件新的作品。如果原模型没有太大的改变,那么仿制品将会保持名作的感觉,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宣传这个速成车间的广告单中讲述了创作的目的,并作了几点说明,如下文所示:

*这里提供的是成为大艺术家的最便捷手段:迅速创造大师级作品的唯一途径。

*只需5分钟

*让你享受大师的荣耀 创造大师的作品。

下面是八项“要点说明”中的部分内容:

3、选用含胶性的泥或陶土,用水和稀,直接涂到雕塑表面,沿雕塑的起伏运行,确保不漏过任何一个地方,黏土的厚度由个人决定,不过如果看不出原作了,不会有人承认你。

4、虽然你不必再考虑造型、解剖结构或形象等问题,但仍然可以发挥你自己的风格和手法;尽管没有离开原作,但仍然可以在表面上再创造。

5、你不用刻意保密泥塑雕像的里面是否有原作,但如果别人不问,你可以装傻,不说。

6、学会自己动手和劳动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作品上留下你的痕迹,证明是你的作品。

7、别忘了拍照。

在中国,几十年来,一名艺术家最安全的生存方式和获得肯定最牢靠的办法就是因袭即定的模式,改变自身去适应环境。新艺术速成车间中,一位学员将黏土粘到一尊西方经典半身雕像的复制品上面,把它的外形改成了文化大革命中的英雄——农民陈永贵。中国十年文革中的艺术作品或许反映了当时的革命精英,如劳模、农民和士兵,但是形式却是植根于十九世纪欧洲的传统理论。新艺术培训讲习班中,陈永贵的塑像是对文革艺术实践的一种故意的重复,它也反映了文革所造成的艺术教育的冰川时期。速成车间中“要点”一即是不要把这个仅仅看成是在制作雕塑或寻找找大师的感觉,你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通过这样,展望把艺术实践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艺术上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坚持实践和真理才是一种更安全,更简单的生存方式。

展望反传统的行动始于1993年“瞬间”的创作,这是一组超写实主义的人体雕像,人体形式并不新,但是作品的装置都是前所未有的:创造出一组做出被捕姿式的人体塑像后,展望把它们架到户外一处无法立足的地方,勾勒出了一幅扭曲、荒诞不经的画面。仍然是以这种超现实主义和不安的气氛为风格,展望完成了他的第一个重要作品“诱惑”系列(1994年)。诱惑的核心是“毛式制服”——中国二十世纪政治社会中的一种象征。这位艺术家采用硬化剂把毛式制服固定成各种扭曲的形状,然后把它们安置在荒凉的背景中——空旷僵冷的田野、半塌的废墟或者垃圾堆等。这些衣服里面是空的,仿佛蝉蛹进化成一种更复杂的生命形式后遗弃的蜕壳。在这里,“诱惑”表达了一种对长期处于政治控制下的中国社会的希望。但是这些衣服扭曲的形状所传达的是居住在这些空壳内的生命的痛苦挣扎,至少是蜕变时会经历的痛苦挣扎。这件作品的构想令许多观看者震惊。“诱惑”作品大部分的摆置寿命很短,只比拍照所需要的时间稍长一点。 “空灵、空”是例外,作品被安置在美术馆内,空的毛式制服被悬挂在支架上或扭曲地蜷伏在泥堆上面。舞台闪光灯使此时的戏味更加浓厚,扭曲的衣服在无休无止的死亡之舞中渐渐隐去。

通过“诱惑”系列,展望的创作方式转向了装置和观念艺术。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观念雕塑”——他与艺术评论家殷双喜创造的新词汇。在谈到这种新的雕塑方式的理论基础时,展望指出了它不可避免的要采用观念性材料来构造作品的特点。所选的物质天生源于观念:他们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他认为观念雕塑在某些方面跟西方雕塑艺术有互通之处,但并不相同,它并不是力求一种纯粹的观念性。或许没有西方雕塑艺术的推动,它不会产生出来,但根却深深植于古老的东方哲学,这里所说的观念和物质并不像西方哲学中那样完全分开。Á

“诱惑”系列是经历巨大变迁的社会的产物。1994年,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北京本身就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年来,北京一直不断地修修补补,只有极少数名胜古迹才能躲过重修浪潮。玻璃和钢筋建造的摩天大楼取代了原先瓦屋砖墙的院落,废除了一种舒适、熟悉的生活方式。面对这不可逆转且无力阻止的潮流,展望悲伤之余,开始了他的“废墟清洗计划”。在推翻一个大型城市建筑群的工地上,展望在他们暂时停工时,动手修复那些半毁的房屋:他清扫干净了墙和地面,刷洗了窗户,并涂上新漆,这只是计划的第一个舞台;第二个舞台是当推土机驶过楼群,将艺术家的工作连同房屋一古脑吞没时产生的;这块土地完全变样时是计划的最后一个舞台,证明了在“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下个人意义的无足轻重,(我们仍然要补充一句,展望这种艺术式的阻挠也指明了一种创作方式,这种情形为那些意志坚强,有创造力的个人提供了一个舞台)。

粗俗目刺目的新旧组合给北京带来的改变,深深影响了展望后来的主要创作“人工的假山石”。这一系列把不锈钢引进了他的整个作品中,按照展望观念性雕塑的理论,不锈钢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最适合手头计划的一种物质。在中国大城市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大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摆在新建的摩天大楼的入口处,以期取得一种现代美与传统美相映成辉的效果,这些岩石被称为“假山石”。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一个人住在城市里边,无法通过爬山涉水跟大自然进行直接接触,但是却可以通过徘徊在替代品“假山石”中体验同样的精神享受。因此,这些岩石构成了城市花园的主要成分,并成为室内的一种摆设。

这个灵感的产生十分偶然。一天晚上,展望随手摆弄一些废弃的箔片时,发现卷缩的箔片这种任意的布局酷似一组假山石。这个发现勾起了艺术家一连串的思索。闪光的现代材料制成的假山石象征了当代生活的许多方面,在现代外表的掩盖下,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另外,跟真正的“假山石”相 比,它们去陪衬那些新式建筑,会取得一种更好的效果:在新式建筑浮华外表的映衬下,那些土色、暮气沉沉的岩石完全被埋没了。

1995年争论最激热的一个建筑就是北京西站。建筑形式新旧混杂,或许一般人还能看得过去,但在行家眼中,却是庸俗不堪。展望认为这组不锈钢制成的假山石则象征了旧与新的完美统一:它们被摆在火车站前面,所带来的是一种观念上的、而并非原先的构造中固有的统一。自此,展望着手实施两项相关计划:一个是用他的新作“人工假山石”(假“假山石”)来代替真正的假山石,改写北京。第二个是对“假山石”从理论研究转向现实创作阶段。

使北京改容换貌的计划在1997年的“北京新图——今日和明日的首都——假山改造计划” 中达到了高潮。内容包括:一份宣言书和一张有注解的北京地图。后者包括对那些准备添加不锈钢“假山石”的目标建筑前后的比较,宣言书指出了这项计划的优点:

1、不锈钢材料经磨光后具有永不生锈的特点,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的理想化要求。

2、抛光后的不锈钢能够反射周围环境的色彩,它自身没有固定的颜色,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3、抛光后的不锈钢板呈现出天然石块的机理和造型的变化。从而使反射上的任何事物都会变得扭曲和破碎,其功能在于可以引起人们的各种遐想。

4、跟金、银相比,不锈钢是一种相对便宜的材料……不过它明亮耀眼,显得很华贵,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总之,最重要的是,不锈钢能够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再也不会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

1995年,展望通过把不锈钢片裹到天然的假山石上面,创作了第一块“人工假山石”,后来的几块石头也是按照这种方式做成:先分成许多小块,用锤敲打伏在岩石表面上的不锈钢板,再移出并焊接起来,最后磨光,使裂缝不露一点痕迹。这是一个相当繁重的体力劳动过程,不过这位艺术家80年代早期曾做过两年的玉雕工,有一定的高强度体力劳动的基础。随着展望对雕刻“人工假山石”技术的日益娴熟,他开始走访各个省份,寻找稀有奇特的岩石原型,来制造更大、更复杂的铁块。在钢板上拓岩石——各种岩石,不只是假山石——并磨光的不锈钢成为展望最喜欢的创作材料,这表明了他对表面及材料变形的关 注:“诱惑”作品中,把布料的性质从柔软改为坚硬,构成了毛式制服内的空间;“新艺术速成车间”中,创造了只有表面的新式艺术作品;“假山石”也是如此,形状完全照搬原型,但是外表却完全改变了,里面究竟有或有过、或是将会有什么东西呢,一连串的问号留给了我们。

展望从事了几年不锈钢创作后,这样描述自己的感觉:“在我复制假山石的创作中,我努力使作品跟原材料的特征达到一致。通过复制品的镜面,我可以从观众眼里得到一种非常直接明了的反应。亲身体验材料所得到的感受会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跟“北京新图 今日和明日的首都——假山改造计划”不一样,这里的石头不是改造社会的一种工具,而是表达复杂的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前面提到的“新补天计划”(2000 至今)以及“跨越十二海里——公海浮石漂流计划”是展望目前最极端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技术含量,以及艺术家在选材上脑力和体力的付出,都是极高的。这是一个相当耗费时间和财力的过程。两个计划的理想结局都是作品从艺术家手中送出,这样艺术家或许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到它们。这与一位艺术家把作品展示于众,为它寻找一个私人或公共的安家之所不同,在这儿,作品要离开人类去寻找属于它们自己的家园。

“这是一件专为在公海上展出的艺术作品,如果您有幸拾到,请把它放回公海,作者将在遥远的地方向您致以深深的谢意。”展望把这条信息,连同他的地址和电话号码,用五种文字刻在了浮石上面,这样偶然碰见这件雕塑品的人们就可以告诉他石头的动向。即使想更进一步地跟踪这块岩石,也是不 可能的。几乎没有卫星可以拍摄到这么小的物体。(当我对国家侦察局的人员建议,把跟踪这块石头作为数据分析员的一种调剂时,他们回答说他们的生活已经十分有滋有昧了,谢谢)全球定位系统倒是可以安装在石头上,把它的方位定时传给一个接收器——不过得需要一个巨大的电池,那样浮石就会沉下去了(另外,展望觉得不知道下落更可以长久的存在于记忆和想象之中。因此,浮石只能别无选择地独自漂流了。

根据美国公布的《海洋法》,离岸十二海里以外的区域,被视为国际海域,不属于任何人。根据这条法律,展望租用了一只船,把他磨光的不锈钢浮石投到位于中国和南韩之间的黄海离岸十二海里以外的地方,海流或许会把它带到中国南部的海洋,或者太平洋,或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如艺术家所说, 公海上没有政府,没有制度,没有社会。在这样一个地方漂流,他的精神是自由的。但事实上,物体在这种地方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它的存在需要社会的保障和支持。

跟“跨越十二海里”不同,“新补天计划”中呈现出的并不是对自由精神漫无边际的幻想,而是对个人与宇宙之间的责任关系的探索。这项计划是告诉人类宇宙正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中,我们应该让它恢复原来的秩序。展望在讲述这项工程的目的时写道: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有女祸用五色石补天的传说……中国人认为如果有一颗星坠落,天空就会失去平衡……现在,陨星接连不断地坠落到地球上。我不可能制造出一颗新的陨星来补天,但至少我可以作出一种姿态。由此,我们也认识到,如果人人都付出一点努力,宇宙能够恢复原状。

“新陨星补天计划”和“跨越十二海里”是一种并不多见的艺术体系,它们传达的是宇宙的讯息,采用了一种可被人们广泛理解的形式。个人出巨资铸造一块这样的不锈钢石头,并把它投进国际海域,理解它的意义并不需要太多有关艺术历史或理论的知识。这是一个非凡的象征性姿态,简单正是它的可贵之处。同样地,在宇宙中留下一个标记的困难与人类完成自身使命的驱动力,在展望的不锈钢陨石以及尚未实现的太空计划中尽显无遗。提出这些宏伟的问题需要艺术家在自我信念上有个巨大的飞跃,超越平常熟悉的风格。这是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的选材及个人创作语言高度自信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为了保持自己的风格,展望尽量避免卷入中国许多艺术家都曾似经历过的与西方艺术的纠缠中。他在完全了解了西方艺术的潮流后,才开始学习适合自己的那段时期的西方艺术,他的自我认识是慢慢完成的。另外,他也并不在乎是否运用了国际上认为一名中国艺术家所应采取的那种方式。这是困挠中国当代中青年艺术家的一大难题:地方和国际艺术圈内对中国艺术可能或应该的样子,抱有一种强烈的偏见。但是,他们越是用同一种眼光来看待我们,我们则越要使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实践更丰富和多样化。一个方法就是把艺术看作是在个人、地方和世界共同关注下的,风格不同的个人的产物。展望的这部憾世之作,跟他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富有情感的灵魂,理应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

注:因为版面有限,本文省去了展望与其他艺术家合作完成的一些作品。

中国专家会认出这是毛泽东去世前不久下的一场流星雨中的陨石,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世道改变的不祥预兆,但并不是这个原因使艺术家选择了这颗陨石,而是因为尺寸。

展望“观念性雕塑——物质化的观念”,选自《美术研究》(1998年第3期,72—73页)

展望“关于不锈钢假山石”选自1999年的《北京》,第3页

分析国防部的卫星数据的工作是由国家测绘局实际完成的,不过,国家侦察局的人员似乎对这个问题更感兴趣。

出自2000年11月9日在上海本文作者和艺术家的谈话

原文发表于美国《艺术杂志》,2001年春季刊
译文发表于《中国艺术》,2003年第3期,第22页

上一篇文章 返回列表 下一篇文章